• 首页轮换图
  • 首页轮换图
  • 首页轮换图
  • 首页轮换图
  • 首页轮换图
475_110px;
355_110px;

人才工作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人才工作 > 人才工作

通渭:聚力打“本土人才”牌助力脱贫攻坚

来源: 作者:: 阅读: 时间:2019-4-11

通渭县紧紧围绕全县“3+6”产业发展体系,充分发挥本土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,聚力打造一支真正不走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,为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带动效应。

坚持引育并重,壮大实用人才队伍。通渭县把人才作为提升发展支撑力的有力抓手,围绕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,坚持把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通盘谋划,将留住人才与作用发挥统筹考虑,激励各类实用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、大展才华、大显身手。一方面加强人才项目合作。建立全市首个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工作站,与定西市农科院签订科研合作协议,长期开展“产学研”一体化服务;另一方面重视“生力军”培育,激发发展内生动力。积极为贫困村选派科技特派员服务团155个456人,帮助贫困村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点155个,培养农民技术员620名,发展科技示范户423户、科技明白人1600名,培育科技特派员创新团队10个,参与创办合作社6个。

重视技能培训,增强带动致富能力。根据全县草畜、金银花、花椒产业导向和发展实际,由县农技中心牵头,各乡镇及畜牧、农机、林果、科技等责任部门配合,外请省市农业专家,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师资库,积极开展草畜、中药材、小杂粮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种植和园艺、苹果树栽培、养蜂养鸡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。根据农业生产情况,适时采取集中授课、赴外观摩、专题铺导、田间课堂“套餐式”教育培训方式,着力培育一批有文化、懂技术、善经营、会管理的新型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,进一步建立沟通交流机制,使农村实用人才之间互相学习、互相借鉴、互通有无,实现“抱团式”发展,增强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;着眼于农业转方式、调结构,积极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到先进地区学习,用“他山之石”破解发展难题,带动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。采取“人才+基地+培训”的模式,举办各类书画创作、经营、装裱技术培训班20期1880人(次),举办草食畜牧专题培训班17期1510人(次),新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“田间课堂”4所,举办产业人才培训班7期500人。

建立扶持机制,健全完善服务保障。着眼优化环境,不断健全完善服务保障、激励评价、创新创业等制度机制,为农村实用人才成长提供便利条件。一方面,积极争取县级资金支持,设立专项开发资金,为其创业兴业提供资金支持,重点用于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开发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培训。另一方面,按照“村级摸底推荐、乡级初审、县级评定”三级联动的乡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程序,对在中药材、马铃薯、畜草等产业发展中发挥“传帮带”作用明显的农村实用人才,在创业政策、资金、技术上优先帮扶,在农村扶贫开发项目中给予适当倾斜,在农村生产经营方面享受减免税优惠,在人才培训、创业就业等方面给予政策照顾。

搭建服务平台,突出队伍作用发挥。以提升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为首要任务,积极搭建服务平台,丰富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群众的方式,畅通服务渠道,深入开展“双百四联”活动,选派55名科技专家,组成专家服务组,每个服务小组成员联系一个产业基地,积极培育一批优、特产业示范基地,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科技成果,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。实现农民致富“有人带”,引导农村实用人才勤到田间地头,通过开展技术指导、培训服务等活动,把先进的技术带给广大群众,提升农民科学生产的能力;农业发展“有人联”,积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带头发展农村合作经济,广泛建立各类种植养殖合作社,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;农产品销售“有人卖”,积极鼓励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转型为农村经纪人,依托农产品深加工企业,大力发展“订单式”农业,为农业发展提供保证。

上篇:

下篇:

版权所有:中共通渭县委组织部
邮编:743300

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平襄镇中街4号
备案许可证号:陇ICP备14000381号
甘公网安备 62112102000021号